白細胞低可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
1. 青霉素類:這類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發(fā)揮抗菌作用,抗菌譜較廣,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和部分革蘭氏陰性菌有良好抗菌活性,如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常見藥物有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常見的有過敏反應,使用前需進行皮試。
2. 頭孢菌素類:具有抗菌譜廣、殺菌力強、過敏反應少等優(yōu)點。根據(jù)其抗菌特點和對β-內酰胺酶的穩(wěn)定性分為不同代別。第一代對革蘭氏陽性菌作用較強;第二代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有所增強;第三代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突出,且對β-內酰胺酶穩(wěn)定性高;第四代抗菌譜更廣,抗菌活性更強。常用藥物有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頭孢曲松等。
3. 喹諾酮類: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和拓撲異構酶Ⅳ發(fā)揮抗菌作用,抗菌譜廣,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尤其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較強。適用于呼吸道、泌尿系統(tǒng)等多種感染。常見藥物有諾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但可能會影響軟骨發(fā)育,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4. 氨基糖苷類:主要作用于細菌核糖體,抑制蛋白質合成。對革蘭氏陰性菌有強大抗菌活性,對某些革蘭氏陽性菌也有一定作用。常用藥物有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不過該類藥物有一定耳毒性和腎毒性,使用過程中需密切監(jiān)測。
白細胞低時選擇抗生素需謹慎,要依據(jù)感染病原體類型、病情嚴重程度等綜合考量。同時,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營養(yǎng),增強機體抵抗力。務必嚴格遵循醫(yī)生的診療建議,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用藥或隨意增減劑量,以確保治療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