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物理降溫方法有溫水擦浴、冷敷、酒精擦浴等。
1. 溫水擦?。河?32℃-34℃的溫水擦拭患者的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走行處,通過水分蒸發(fā)帶走熱量,達到降溫的目的。擦拭時應(yīng)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擦傷皮膚。
2. 冷敷: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者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冰袋可以放入冰箱冷藏后使用,冷毛巾則用涼水浸濕后擰干敷于患處。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熱量散發(fā),起到降溫作用。
3. 酒精擦?。河?30%-50%的酒精擦拭患者頸部、腋窩、腹股溝、四肢等部位。酒精易揮發(fā),能帶走大量熱量,從而降低體溫。但酒精擦浴不適用于嬰幼兒及酒精過敏者,擦拭時要注意避免酒精進入呼吸道。
在進行物理降溫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變化和身體反應(yīng),如出現(xiàn)寒戰(zhàn)、面色蒼白等異常情況應(yīng)立即停止。擦拭部位要避免過度摩擦,以免損傷皮膚。物理降溫只是輔助治療方法,若患者體溫持續(xù)升高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應(yīng)及時就醫(yī)并遵循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