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可以分為生理性蛋白尿、腎小球性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分泌性蛋白尿等。
1.生理性蛋白尿:多見于劇烈運動、發(fā)熱、寒冷、精神緊張等生理狀態(tài)下,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過+,定量小于0.5g/24h,當誘因去除后,蛋白尿可消失。
2.腎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見的一種蛋白尿。各種原因導致腎小球濾過膜損傷,使血漿蛋白濾過增加,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對正常所致。常見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等疾病。尿蛋白常為中重度,定性多為++~++++,定量可達2g/24h以上。
3.腎小管性蛋白尿: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對正常濾過的小分子蛋白質如β?-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減少所致。常見于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重金屬中毒等。尿蛋白定性一般為+~++,定量多在1~2g/24h以下。
4.溢出性蛋白尿:血中出現異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質,如本周蛋白、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經腎小球濾過而不能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所致。常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血管內溶血等。尿蛋白定性可為+~++,但常伴有明顯的血尿和紅細胞管型。
5.分泌性蛋白尿:腎小管及下尿道受炎癥或藥物刺激后分泌IgA或大分子T-H糖蛋白增多,而形成的蛋白尿。常見于腎小管-間質疾病、藥物性腎損害等。尿蛋白定性一般為+,定量較少。
蛋白尿的類型判斷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病史、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因素進行分析,不同類型的蛋白尿在治療和預后上可能存在差異,應及時就醫(yī),遵醫(yī)囑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