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炎和慢性腎炎診斷可通過尿常規(guī)、腎功能檢查、血常規(guī)、腎臟超聲、腎穿刺活檢等。
1. 尿常規(guī):是初步篩查的重要手段。通過檢測尿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蛋白質、管型等成分,判斷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等異常情況。急性腎炎常出現(xiàn)血尿、蛋白尿,且紅細胞形態(tài)多為變形紅細胞;慢性腎炎也有蛋白尿、血尿,蛋白尿程度不一。
2. 腎功能檢查:檢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標,了解腎臟的代謝和排泄功能。急性腎炎早期腎功能可能正常,隨病情進展可出現(xiàn)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慢性腎炎患者腎功能多呈進行性減退。
3. 血常規(guī):查看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等數(shù)值。慢性腎炎患者長期腎功能受損,可導致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減少,引起貧血;急性腎炎若合并感染,白細胞計數(shù)可能升高。
4. 腎臟超聲:觀察腎臟的大小、形態(tài)、結構等。急性腎炎時腎臟可增大;慢性腎炎晚期腎臟體積縮小,皮質變薄,回聲增強。
5. 腎穿刺活檢:是明確腎炎病理類型的金標準。通過獲取腎臟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確定腎炎的具體病理類型,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后。
無論是急性腎炎還是慢性腎炎,診斷后都應積極配合治療。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上遵循低鹽、低脂、優(yōu)質低蛋白原則,控制水分攝入。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定期復查各項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延緩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