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我吃阿莫西林 臉上長了小疹子,不痛不癢的
臉上的紅疹是不是 吃了藥之后的過敏反應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臉上的紅疹是不是 吃了藥之后的過敏反應
病情分析:
青年女性,吃阿莫西林后出現(xiàn)臉上紅疹.
指導意見:
這說明你對青霉素之類的藥過敏,記住以后去醫(yī)院先跟醫(yī)生說你青霉素過敏,此類的藥以后不能再用了,一般在藥物副作用中,約1/3~1/4累及皮膚,故有人提出皮膚藥物反應(cutaneous drug raciotns)一名.在所有皮膚和粘膜藥物反應中,又以藥疹(drug erupton)或藥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更為突出.
(一)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藥物是必須首先采取的步驟,切忌在已經(jīng)出現(xiàn)藥物反應的先兆表現(xiàn)時做手腳未斷然停藥的作法.
(二)支持療法 給患者以有利的條件,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順利地渡過其自限性的病程,如臥床休息,飲食富于營養(yǎng),保持適宜冷暖環(huán)境,預防繼發(fā)感染等.
(三)加強排泄 酌情采用瀉劑,利尿劑,以期促進體內藥物的排出.
(四)藥物治療 需根據(jù)病情輕重采取不同措施.
1.輕癥病例 ①抗組胺藥物1~2種口服;②維生素C 1g靜注,日1次;③10%葡萄糖酸鈣或10%硫代硫酸鈉10ml靜注,日1~2日;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腦或薄荷的爐甘石洗劑,振蕩洗劑或撲粉,一日多次,以止癢,散熱,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 指皮疹比較廣泛,且伴發(fā)熱者.①臥床休息;②涂上述藥物;③強的松每日20~30mg,分3~4次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復.
3.嚴重病例 包括重癥多形紅斑,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形和全身剝脫性皮炎型藥疹.應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⑴皮質類固醇:氫化可的松300~500mg,維生素C3g,10%氯化鉀20~30ml加入5~10%葡萄糖液1000~2000ml緩慢滴注,日1次,宜保持24小時連續(xù)滴注,待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時,可逐漸遞減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當量的強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況進一步好轉,再逐步減少激素口服量,原則是每次減量為當時日量的1/6~1/10,每減一次,需觀察3~5日,隨時注意減量中的反跳現(xiàn)象.在處理重癥藥疹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當方面,如開始劑量太小或以后減量太快.
⑵抗組胺藥物:選用二種同時口服.
⑶輸新鮮血液輸血漿:每次200~400ml,每周2~3次,一般4~5次即可.
⑷抗生素: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預防感染,但必須慎重,因嚴重藥疹患者,常處于高度過敏狀態(tài),不但容易發(fā)生藥物的交叉過敏,而且可能出現(xiàn)多原性敏感,即對與原來致敏藥物在結構上完全無關的藥物產(chǎn)生過敏,引起新的藥疹.
⑸局部治療:在重癥藥疹患者,對皮膚及粘膜損害的局部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往往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早期急性階段,皮損可用大量撲粉或爐甘石洗劑,以保護皮膚和消炎,消腫.如有滲液,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溶液濕敷,每日更換4~6次,待干燥后改用0.5%新霉素,3%糖餾油糊劑,每日1~2次.
眼結膜及角膜常受累,必須及時處理,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不沖洗,清除分泌物,滴醋酸去炎松或氫化可的松眼液,每3~4小時一次,每晚擦硼酸或氫化可的松眼膏,以防角膜剝脫導致失明及結膜粘連.口腔及唇部粘膜損害常妨礙進食,可用復方硼砂液含漱,日數(shù)次,外搽粘膜潰瘍膏或珠黃散,錫類散等.對無法進食者可用鼻飼.
⑹如伴發(fā)心,肺,肝,腎及腦等臟器損害以及造血機能障礙等需及時作用應處理.
病情分析:
你描述的癥狀看上去比較象季節(jié)性的敏感,皮膚敏感的最常見的表現(xiàn)就是紅疹,瘙癢.如果大面積出現(xiàn)的話,可以用生理鹽水,冷藏后倒在5-6層的紗布上,敷于面部,一天4-5次,每次15-20分鐘.這個階段要盡量減少刺激面部皮膚,應該立即停用所有的化妝品
指導意見:
包括洗面奶.也可使用理膚泉的舒緩噴霧噴在醫(yī)用紗布上進行濕敷,它所含有的硒元素能夠抗氧化,舒緩鎮(zhèn)靜,提高皮膚耐受性.
以上是對“臉上的紅疹是不是吃了藥之后的過敏反應”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jīng)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chǎn)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