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問題描述:我三歲時右眼受過外傷,后來看不見了,檢查才知視神經萎縮,十多年了,現(xiàn)在還可治嗎.
您好!
頭針
(一)取穴
主穴:視區(qū).
(二)治法
用28號2寸針,快速刺入并推進至所需深度.兩側均刺,然后接通電針儀,連續(xù)波,頻率為240次/分,強度以可耐受為度,通電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間隔3~4天,再進行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87例共136只眼,包括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及外傷性視神經萎縮.顯效20只(14.4%),有效56只(40.6%),無效62只(45.0%),總有效率為55.0%.其中以外傷性視神經萎縮效果最差.多在第一,二療程見效,于第三,四療程效果最佳.本法有一定遠期療效[9].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新明Ⅰ,球后,風池.
配穴:新明Ⅱ,內睛明,瞳子髎,翳明,攢竹,光明,百會,肝俞.
內睛明位置:目內眥之淚阜上.
(二)治法
主穴,每次僅取1穴.可始終用1穴,亦可交替輪用.配穴每次取1~2穴,其中新明Ⅱ,一般與新明Ⅰ相配.
操作方法為:新明Ⅰ進針時,應先將耳垂向前上推拉,針尖向前上方呈45度角,快速刺入,緩慢送針至下頜骨髁突后側面,深度約1~1.5寸左右,耐心尋找滿意針感.當針感出現(xiàn)后,即應用熱補手法,緊插慢提結合捻轉,誘導針感至眼區(qū),以眼球出現(xiàn)熱脹閃電感者為佳,施手法1~2分鐘,出針,不留針.球后穴選30號2~2.5寸長毫針,速破皮刺入皮下,針尖沿眶下緣略右后上方刺入1.5~2寸左右,待患者覺眼部有酸脹感或有眼球突出感,不加捻轉提插,留針10分鐘.風池穴以左手按準穴位,右手將針速刺或捻轉進穴,針尖宜朝同側瞳孔直視方向,進針1~1.5寸左右,用提插捻轉手法,使針感逐步向眼區(qū)或前額放射,然后向下插針1~2分深,拇指向前捻轉3~9次,即可產生熱感,如無熱感向眼區(qū)放射,可反復進行3~5遍.留針15分鐘.新明Ⅱ針尖向額部垂直刺入深度約5~8分深,當出現(xiàn)酸,麻,沉脹感后,應用快速捻轉結合提插手法,先以緊插慢提結合捻轉之補法運針1分鐘,再以均勻提插結合捻轉之平補平瀉法運針半分鐘,最后用緊提慢插結合捻轉之瀉法運針半分鐘,即予出針.內睛明穴用30號毫針沿眶內側壁直刺,用壓針法,輕刺緩壓,徐徐進針,至出現(xiàn)針感留針.其余眼區(qū)穴,用類似手法.肢體穴進針得氣后,施平補平瀉手法.上述穴位,除已標明的,均留針15~3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停針5天,再繼續(xù)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基本治愈:視力恢復1.0以上,或在原視力基礎上提高5行以上,或者0.01以下,提高到0.2以上,視野擴大25度以上;顯效:視力提高3行以上,或由原視力提高10倍以上,視野擴大15度以上;有效:視力稍有提高,但不及顯效;無效:治療前后未見變化.
以上法治936例,共1 680只眼.其總有效率在64.0~88.8%之間[4,5,6,7].其中698例共1 252只眼按上述標準評定,基本痊愈103只(8.2%),顯效112只(9,0%),有效586只(46.98%),無效451只(36.0%),總有效率為64.0%[4].發(fā)現(xiàn)采用熱補手法促進氣至病所者,療效較為滿意.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球后,翳明.
配穴:內睛明,瞳子Liao,足光明,三陰交.
(二)治法
每次取1主穴,1~2個配穴.用氦氖激光針灸儀行刺入式照射,將輸出功率為2毫瓦的光針和針尖調整至紅光集中一點,放入75%酒精內消毒10分鐘,再刺入所選穴位,得氣后照射10分鐘.每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日.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5例共39只眼,結果:顯效11眼,有效19眼,無效9眼,總有效率為76.9%[10].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眶上穴,接力穴,前額中點透印堂.
配穴:太陽,率谷,風池,外關.
眶上穴位置:眶上內1/3和外2/3交點處.
接力穴位置:枕骨粗隆與耳尖聯(lián)線中點.
(二)治法
主穴均取,據(jù)癥配配穴.眶上穴用2寸針,針彎30度左右沿眶上壁向視神經孔方向刺入1.5寸或1.7寸深,不作手法;接力穴以2.5~3寸毫針向風池方向刺入,進針2.5寸左右,用捻轉法,20分鐘后再捻轉1次;前額中點透印堂用2寸針,進針1.5寸左右,手法同接力穴.配穴常規(guī)針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10例164只眼,結果,痊愈12只眼,顯效71只眼,有效39只眼,無效42只眼,總有效率74.4%.并發(fā)現(xiàn)年齡小,病程短者療效好[1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承泣,球后.
配穴:風池,大椎,啞門.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B12(100毫克/毫升),乙酰谷酰胺(100毫克/2毫升).
每次選主穴和配穴各1穴.穴位可輪流應用.主穴每穴注入維生素B12 0.5毫升,配穴注入乙酰谷酰胺1~2毫升.注射方法:均用5號齒科針頭承泣或球后穴,應先用左手食指將眼球推向上方固定,然后沿眼眶下緣慢慢刺入0.7~1.5寸深,有得氣感后,緩緩推入藥液.風池穴直刺,略斜向下,深1~1.5寸;大椎直刺,針尖微斜向上;啞門,患者頭部微向前傾,針尖對準下頜骨方向,均徐徐刺入1~1.5寸,推入藥液.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10天.
祝您早日康復,再見!
溫馨提示:
少吃或不吃在制作過程中容易發(fā)霉的食物。
看病 男科 婦科 癲癇 性病 養(yǎng)生 新聞 白癲風 牛皮癬
就醫(yī) 疾病信息 健康經驗 癥狀信息 手術項目 檢查項目 健康百科 求醫(yī)問藥
用藥 藥品庫 疾病用藥 藥品心得 用藥安全 藥品資訊 用藥方案 品牌藥企 明星藥品
有問必答 內科 外科 兒科 藥品 遺傳 美容 檢查 減肥 中醫(yī)科 五官科 傳染科 體檢科 婦產科 腫瘤科 康復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環(huán)境 皮膚性病 營養(yǎng)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養(yǎng)生 醫(yī)院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