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三七與三七在來源、外觀、功效、性味等方面存在區(qū)別。
1. 來源:
血三七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根莖,主要分布于陜西、甘肅、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等地。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莖,主產(chǎn)于云南文山、廣西田陽、靖西、百色等地。
2. 外觀:
血三七根莖呈類圓柱形,表面棕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斷面淡紫紅色或棕紅色。三七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xù)的縱皺紋及支根痕,斷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
3. 功效:
血三七有散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等。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等。不過三七在活血方面作用更為顯著,還常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
4. 性味:
血三七味甘、微苦,性溫。三七味甘、微苦,性溫。雖然二者性味相似,但在具體應(yīng)用中仍有差異。
在使用血三七和三七時(shí),應(yīng)根據(jù)自身身體狀況和病情,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合理選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藥,以免對(duì)身體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