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胸廓或肺血管病變致肺血管阻力增加,產生肺動脈高壓,繼而右心室結構或和功能改變的疾病。根據起病緩急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兩類。
慢性肺心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有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為多見,約占80% - 90%。COPD 導致肺功能和結構的不可逆改變,引起缺氧、高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縮、痙攣,肺血管阻力增加,形成肺動脈高壓,最終導致右心室肥厚、擴大。
2. 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如嚴重的脊椎后凸、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可引起胸廓活動受限、肺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致肺功能受損,進而引起肺動脈高壓和肺心病。
3. 肺血管疾病,如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肺小動脈炎等,均可導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升高,最終發(fā)展為肺心病。
急性肺心病主要是由肺動脈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環(huán)大部受阻,以致肺動脈壓急劇增高、急性右心室擴張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臟病。
對于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戒煙,避免吸入有害氣體和顆粒。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同時,應按照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