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栓塞是指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環(huán)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
肺動脈栓塞的栓子主要來源于深靜脈血栓形成,其中以下肢深靜脈和盆腔靜脈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靜脈炎的血栓脫落為常見原因。栓子經血液循環(huán)進入肺動脈及其分支,導致肺血流受阻,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颊呖赡軙霈F呼吸困難、胸痛、咯血、暈厥等癥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診斷肺動脈栓塞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血漿D-二聚體測定、動脈血氣分析、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CT肺動脈造影等。一旦確診,應立即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包括抗凝治療、溶栓治療和介入治療等,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合并疾病等因素綜合決定。
對于存在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的人群,如長期臥床、手術后、創(chuàng)傷后、惡性腫瘤患者等,應采取預防措施,如早期活動、穿彈力襪、使用抗凝藥物等,以降低肺動脈栓塞的發(fā)生風險。在日常生活中,也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有助于維持心血管系統的健康。如果出現疑似肺動脈栓塞的癥狀,應及時就醫(yī),以便盡早診斷和治療,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