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度數并沒有一個絕對固定的最大數值。在臨床上,近視度數不斷突破記錄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一般來說,近視度數在 600 度及以上被稱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人群的眼軸會明顯延長,眼球壁變薄,眼底也會出現一系列病理改變,如視網膜變薄、豹紋狀眼底、黃斑病變等,嚴重影響視力健康。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近視的發(fā)生率不斷攀升,超高度近視患者也逐漸增多。一些超高度近視患者的度數能達到 1000 度以上,甚至 2000 度、3000 度。如此高的近視度數,不僅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還會顯著增加眼部并發(fā)癥的風險,像視網膜脫離、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性眼病。
近視度數的增長與多種因素有關。遺傳因素在高度近視的發(fā)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父母雙方都是高度近視,子女患高度近視的概率會大大增加。環(huán)境因素同樣不可忽視,長期近距離用眼、缺乏戶外活動、不良的用眼習慣等,都可能促使近視度數不斷加深。
要控制近視度數的增長,需從多方面入手。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連續(xù)用眼,定時休息并眺望遠方。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讓眼睛充分接觸自然光線。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及時發(fā)現視力變化并采取相應措施。對于近視度數較高的人群,更要密切關注眼底健康,定期進行眼底檢查,以便早發(fā)現、早干預可能出現的眼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