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飯后 1 - 2 小時吃山楂較為適宜。飯后 1 小時左右,胃內食物開始初步消化,此時吃山楂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而 2 小時后,食物大多已進入小腸,吃山楂可起到消食積、促排泄的作用。
山楂中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如山楂酸、檸檬酸等,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強消化酶的活性,有助于消化油膩食物。飯后適量吃山楂,可緩解因進食過多而導致的胃脹、消化不良等癥狀。同時,山楂還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除了助消化,山楂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它可以活血化瘀,對于一些因血瘀引起的痛經、月經不調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山楂中的維生素 C 含量較高,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在日常護理中,脾胃虛弱者不宜過量食用山楂,以免刺激胃腸道,加重不適。同時,山楂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低血壓患者也應適量食用。山楂不能與海鮮、人參等一起食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在食用山楂時,應選擇新鮮、無病蟲害的果實,并注意清洗干凈,避免殘留農藥對身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