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的發(fā)生可能是嬰兒臍部發(fā)育不全、腹內壓增高、腹部肌肉薄弱、外傷、感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采取的方法有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等。
1. 嬰兒臍部發(fā)育不全:嬰兒時期,臍環(huán)閉合不全,留有薄弱區(qū),腹腔內容物易從此處突出形成臍疝。對于大多數嬰兒臍疝,隨著年齡增長有自愈可能。平時要盡量減少寶寶哭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情況。若兩歲后仍未自愈,可考慮手術修補。
2. 腹內壓增高:長期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導致腹內壓力持續(xù)升高,迫使腹腔臟器通過臍部薄弱區(qū)域突出。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如使用氨溴索口服液、右美沙芬糖漿、肺力咳合劑遵醫(yī)囑用藥緩解咳嗽;用乳果糖口服液、麻仁軟膠囊、酚酞片遵醫(yī)囑用藥改善便秘;針對排尿困難,根據病因進行相應處理。若臍疝較大或頻繁嵌頓,需手術治療。
3. 腹部肌肉薄弱:老年人、肥胖者或多次腹部手術史人群,腹部肌肉力量減弱,易引發(fā)臍疝??赏ㄟ^適當鍛煉增強腹部肌肉力量,如進行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若臍疝癥狀明顯,影響生活質量,通常需手術修復。
4. 外傷:腹部受到撞擊、穿刺等外傷,破壞了臍部的正常結構,導致臍疝。對于因外傷引起的臍疝,需先處理外傷傷口,預防感染。若臍疝較小,可先觀察;若較大或出現嵌頓等情況,應及時手術治療。
5. 感染:臍部發(fā)生感染,炎癥侵襲周圍組織,使臍部結構受損,引發(fā)臍疝。要積極控制感染,可使用碘伏消毒臍部,涂抹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夫西地酸乳膏遵醫(yī)囑用藥。待感染控制后,根據臍疝情況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必要時手術。
日常要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防止腹壓突然升高。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注意臍部清潔衛(wèi)生,防止感染。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調整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