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腫和肛瘺在病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癤腫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侵入毛囊及周圍組織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癥;肛瘺多是因肛周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后,膿腔縮小但感染源如內(nèi)口仍存在,導致反復感染形成的異常通道。
2. 臨床表現(xiàn):癤腫初期為局部紅、腫、熱、痛的小結(jié)節(jié),后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shù)日后中央變軟,有波動感,頂部出現(xiàn)黃白色膿栓,膿栓脫落后排出膿液而愈;肛瘺主要表現(xiàn)為肛周反復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有時外口暫時封閉,局部可出現(xiàn)紅腫、疼痛,形成膿腫,破潰后癥狀緩解。
3. 治療方法:癤腫早期未化膿時可外用魚石脂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輔以熱敷、紅外線照射等促進炎癥消退;已成膿者需切開排膿。肛瘺一旦形成,通常需手術(shù)治療,如肛瘺切開術(shù)、掛線療法、肛瘺切除術(shù)等,以徹底清除病灶,避免復發(fā)。
日常需注意保持肛周及皮膚清潔衛(wèi)生,勤洗澡、勤換衣物,避免久坐,減少局部摩擦和壓迫。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和腹瀉,降低癤腫和肛瘺發(fā)生風險,若患病應嚴格遵醫(yī)囑治療和護理。